塑料在实验室暴露试验方法的人工光源中,荧光紫外灯光源由于其设备精巧、设计合理、体积小和使用方便日益受国内外重视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较早就制订了此项标准(ASTM G53一84, ASTM D4329一84),以后又于1988年重新修订发布。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0年提出修订草案,因光源技术条件等问题,直至1994年年底才发布实施。我国在1997年首次发布了与国际标准ISO4892.3一1994基本等效的国家标准GB/T16422.3一1997,
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的主要技术内容,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1S0 4892.3一1994基本一致,我国标准和ISO标准都推荐使用I型(VU-A)灯,而美国标准ASTM G53一88推荐使用UV-B (II型)灯。这两者的光谱特性是不同的,其区别在于:在300nm以下光谱波带,( www.hjunkel.cn/ )I型灯的发射光能低于总输出光能的2%,型灯却大于10%。例如,在270nm一300nm的波带,UV一A340灯的辐照度为O.lw/m2,UV-B313灯却高达5.2w/m2;I型灯的辐射大部分在312nm。400nm,B型灯的辐射主要在270nm-360nm。由于两种型号灯的光谱特性不同,使试验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异。在不同实验室的试验数据比较时,应特别留意试验所用的光源。在验
条件暴露方式1中,我国标准增加了“8h辐照暴露,4h凝露暴露”的循环周期,这与ASTM G53-88一致,有利于尽快获得老化试验结果。
碳弧灯光源较早用作实验室光源,1964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就制订了ASTM1499《塑料暴露试验用暴光和暴水装置(碳弧型)的操作推荐实施方法),70年代日本也制订了相应的标准J1S B7751, B7753,八十年代英国和法国也颁布了碳弧灯的国家标准BS2782, NF T51-195。我国是在国际标准L504892一4: 199颁布后才开始制订标准,并于1996年首次发布了我国的《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四部分开放式碳弧灯)标准GB/T16422.4一1996。我国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等效,主要技术差异在试验用的喷淋水,我国的要求比国际标准低。
相关产品:荧光紫外气候老化箱